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天博综合综合app平台 > 新闻动态 >一 、全国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和东北民主联军的任务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坚持 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 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每个月平 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约8个旅(师),终于迫使国民党放弃其全面进攻计 划,而于1947年上半年将进攻的重点限制在南线的两翼,即山东和陕北。 这一年,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非正规军34 万人,共计112万人,使全国的军事、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国 民党的重大变化。
在军事上,国民党军大量被歼后,虽然不断补充,其总兵力仍由战 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至373万人。其中,正规军虽然还保留248个 旅(师)的番号,但兵力已从200万人降为150万人,其战斗力也已严 重削弱。由于整师、整旅被歼和大批高级将领的被击毙或被俘虏,国民 党军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在官兵当中以至整个国民党营垒中充斥着失 败情绪和厌战情绪。同时,由于战线延长,用于守备的兵力大大增加, 能用来机动作战的兵力锐减。在东北、华北战场上的70个师,大多已陷 入对交通线和重要据点的守备,能作战略机动的兵力为数寥寥。用于山东、 晋冀鲁豫、陕北战场的157个旅中,只有40个旅可作战略机动。在中原 地区,从黄河以南直至长江边的兵力十分薄弱。在长江以南及新疆、青海、 宁夏等19个省的地境内只有21个旅。由于机动兵力不足,国民党军除 对山东、陕北的重点进攻尚未停止外,在东北、华北战场已转为守势。
在经济上,国民党政府日益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为了坚持内战, 换取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公开的或秘密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为了弥补内战军费猛增造成的巨 额财政赤字,对人民横征暴敛,滥发纸币,引起国民党统治区空前的通 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迅速下降,经济破产,百业凋零。
在政治上,由于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破坏《政协决议》,召开 所谓的'国民大会',炮制所谓的“宪法”,封闭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 的一切公开机关和残酷镇压民主运动等种种倒行逆施,迫使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特别是广大工人、农民、学生,群起反抗与斗争,以“反饥饿、 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罢课示威运动和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 各界人民的反美反蒋斗争,风起云涌,遍及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 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同人民解放军反对国民党军进攻的第 一条战线紧密配合。整个形势,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和全民为敌的蒋 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是在军事战线上, 或者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被它所宣布为敌人 的力量所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方法。”
与国民党军的情况相反,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强,在大量歼灭国民党 军有生力量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总兵力由自卫战争开始时的 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达100万人;由于坚决贯彻'以战 养战”的方针,以缴获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自己,特别是炮兵得到加强, 从而增强了攻坚力量;广大指战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普遍学会运 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去解决战役、战斗中的实际问题,军事、政治素养有 了很大的提高,士气昂扬、军心振奋,对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充满 了信心。解放区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提 高了发展生产、支援战争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统一战线进 一步发展和壮大,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把翻身解 放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身上。
蒋介石为摆脱军事、经济、政治三大危机,于1947年7月4日发布了《戡乱总动员令》,采取更残酷手段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加紧搜刮人力、 物力、财力,并进一步乞求美国政府增加援助,继续执行将战争引向解 放区,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人民解放军不能持久的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依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并针对蒋介石的 企图与战略方针以及国民党军在南线不利的态势,决心不待国民党军的 战略进攻全部被粉碎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超过国民党军,毅然决定人 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将战争 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刘伯承、邓小平指 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举行鲁西南战役,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上旬越过陇海线,挺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于8月下旬由晋南强渡黄河,挺 进豫西地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于8月初挺进鲁西南, 9月下旬进入豫皖苏边地区。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驰骋于广阔的 中原战场。在三路大军展开外线进攻的同时,内线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 军也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所有这些战场上的攻势,组成了人民解 放军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8月21日,中共中央在致各战略区领导人的电报里强调指出:“我全 党全军应在目前数月内一致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整个军事形势的 转变。申酉戌亥四个月将是敌我两军转变形势的关键,务望各同志齐心 协力,争取胜利。”9月1日,毛泽东根据7、8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 进攻的作战形势,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党 内指示,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 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 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 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全军“明白自己的任务而坚决地毫不动摇地执行之”。
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解放战争第 二年的战略方针》所赋予的任务,决心继续在东北战场作战,收复失地, 积极配合关内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并确定在东北雨季过后,即发动 秋季攻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迫使其整个冬季处于缺粮、缺煤、 缺兵的严重困境。
二 、国民党军采取“依托重点,向外扩张”的机动防御方针,企 图扭转东北战局
蒋介石为挽救东北颓势,派参谋总长陈诚接替熊式辉、杜聿明出任 东北最高指挥官。1947年8月,陈诚到沈阳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后,即着 手整编部队,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并入东北行辕,撤销原东北5个绥 靖区;将东北国民党军8个军和第207师编组成四个兵团;将13个保安 区部队改编为11个暂编师,配属新1、新6军和第52、第53、第60、 第71、第93、第49军各1个师,另以2个师暂时隶属秦(皇岛)葫(芦 岛)港口司令部,1个师直属行辕;收编土杂武装编成8个保安支队;设 立沈阳防守司令部和松北绥靖总指挥部;增加炮兵、装甲兵、辎重兵等 特种兵部队;重新划分成立3个师管区、7个团管区,抓捕壮丁,补充兵 员。以上各部包括1947年8月从关内调来的第49军、炮兵第7团、第 16团以及东北保安独立第1师、交警第3总队,总兵力增至10个军(含 第207师)45个师(旅)共50万人。陈诚宣称要在6个月内“恢复东北 优势”,“收复一切失地”,并改取“依托重点,向外扩张”的机动防御方针, 确保北宁路,维护中长路,保护营口和葫芦岛等海口,待关内更多的援 军到达后相机转为攻势,夺回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这一方针指导 下,开始以小部队向解放区蠕进扩张,同时加强沈阳、营口、四平、长春、 吉林等主要城市工事构筑,将其主力部署于长春、沈阳和沈阳、锦州之 线,重点加强对交通线的控制,并在沈阳周围集结重兵,以利随时向南 北增援。具体部署是:在中长路长春至营口一线,配置5个军,即以新1军驻守长春、德惠、农安、公主岭;第60军主力配置于长春外围之吉林、 九台;新6军驻守铁岭、沈阳、抚顺;第207师配置在沈阳东侧抚顺、营 盘间;第71军驻守四平;第52军之第195师配置于四平外围的梨树、八 面城;第52军主力驻守营口、辽阳、本溪;第53军驻守昌图、西丰、开原。 在北宁路以锦州为重心的沈榆段上配置两个军、1个师,即以第49军驻 守锦州;第93军驻守义县、朝阳、北票、阜新一带;第60军第184师位 于沟帮子、大虎山。第13军配置于承德、平泉、隆化、丰宁地区。
国民党军经过扩编整编后,乘东北民主联军休整之机向解放区边沿 进行蚕食,相继占领东北民主联军在夏季攻势中解放的公主岭、梨树、 八面城、双阳、伊通、西丰等城,并积极准备向热河省建昌方向进攻, 恢复辽西与热河的联系,使其辽西与热河的占领区连成一片,以解除东 北民主联军对北宁路的威胁,保证海口与铁路交通顺畅;尔后再伺机于 沈阳南北发动攻势。
三 、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的作战方针和部署
7月10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高岗,提出战争第二年东北 民主联军和晋察冀、晋绥解放军的任务是:“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 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平、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 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 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8月8日,中共中央指出,东北民主 联军应乘国民党军'整补未完成,援军未到的机会,迅速发动攻势最为 有利。主攻方向应以热河为主,切断沈榆线,辽南和铁岭北部进行牵制”。
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规定的任务和对秋季作 战的指示,为发展夏季攻势的战果,配合关内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决定 发动秋季攻势。8月18日,林彪、罗荣桓就下步作战计划报告中共中央 军委。8月29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一)计划甚好,甚慰。 (二)希望你们能于九月下旬开始作战,配合南线。(三)新的作战,似 宜以有力兵团进攻山海关、沈阳线上之敌,以另一有力兵团进攻中长线上之敌,以求分散敌人,各个击破,重点放在中长路或山沈路,由你们 酌定。”8月25日,东总提出秋季攻势作战方针是:“先在南线开始攻击, 以达歼灭兵力薄弱地区之敌,并迫使北线敌主力向南分散,以达成我北 线部队进击敌人有利机会。”具体作战步骤预定如下:第一步,以南线第8、 第9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武装一部进击北宁路锦榆段,吸引沈阳之国民 党军南下增援。第二步,以第7纵队向彰武、阜新、义县地区进攻,配 合第8、第9纵队作战,吸引北线更多援军南下;第4纵队一部及南满独 立第1师等进击辽阳、鞍山、大石桥一线分散之国民党军,进一步调动 中长路北段之国民党军南下。第三步,北线主力于长春、沈阳间展开攻 击,歼灭守军与援军,相机夺取城市,彻底破坏该线铁路,并引诱吉林、 长春之国民党军南援,求得在运动中大量歼灭,然后突然包围、孤立吉 林,吸打援军并相机攻占之。第四步,待辽河结冰之后,主力转到北宁 路锦沈段及中长路沈营段(沈阳—营口)作战。鉴于国民党军畏惧被歼, 警惕性高,东总要求各部队采取远距离渗透奔袭战法,从几个方向同时 突然包围歼灭分散守军,或围城打援,创造在运动中予以歼灭的战机。
四、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作战的准备
夏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除以部分部队继续监视和打击国民 党军外,主力转入休整待机。第1纵队与独立第2师集结于西安、东丰、 渭津一带;第2纵队集结于四平西北之双山;第3纵队在东丰、西丰、清 原间;第4纵队集结于清原西南、本溪、抚顺以东;第6纵队集结于吉梅 段沙河镇地区;辽吉纵队集结于郑家屯地区。进行整顿组织,补充兵员, 开展军事政治训练和物资准备,东总还抽出22个老骨干警卫连队,补充 夏季攻势作战中减员较多的第1、第2、第17、第18等师。
在部队休整期间,东总于7月下旬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高级干部 会议。会上,林彪根据夏季攻势作战特别是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提 出“四快一慢”的战术原则,即向敌人前进,抓住敌人要快;抓住敌人后, 进行攻击准备要快;突破后,扩大战果要快;追击,行动要快;但发起攻击的时机要慢,要沉住气,以免仓促攻击。同时,还对“一点两面'和“三三 制”战术作了进一步阐述。会议要求各部队在军事训练和今后作战中认 真贯彻这些战术原则,并发扬四平攻坚战中不分昼夜英勇拼杀、连续作 战的精神。这次会议,统一了战术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东北民主联军应 采用的作战手段。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为增强机动作战能力和促进人民武装的成长, 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整编,组成了新的纵队,增补黄克诚为东北民主联 军副总司令。8月间,将辽吉纵队改编为第7纵队,司令员邓华,政治委 员陶铸,副政治委员吴富善,参谋长高体乾,政治部主任袁升平。所辖 独立第1、第2、第3师改为第19、第20、第21师。第19师,师长徐绍华, 政治委员邓东哲;第20师,师长刘述刚,政治委员罗友荣;第21师,师 长李化民,政治委员朱民亲。将冀察热辽军区所属之独立第13、第16、 第18旅编成第8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刘道生,副政治委员兼 政治部主任邱会作,参谋长黄鹄显,下辖第22师,师长吴烈,政治委员 陈仁麒;第23师,师长张德发,代政治委员曹德连;第24师,师长丁盛, 政治委员韦祖珍。将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9、第10、第11旅编成第9纵 队,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参谋长彭寿生,副 参谋长杨伯让,政治部副主任何兰阶,下辖第25师,师长曾雍雅,政治 委员艾萍;第26师,师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第27师,师长任昌 辉,政治委员王文。9月10日,将总部直属的独立第1、第3师和东满 独立师编成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治委员周赤萍,副政治委员兼 政治部主任刘型,参谋长黄炜华,下辖第28师,师长贺庆积,政治委员 晏福生;第29师,代师长刘转连,政治委员伍晋南;第30师,师长方强, 政治委员孔石泉。
7月间还重新划分了军区,整编了地方武装,撤销西满军区。整编 后东总下辖3个二级军区,12个三级军区。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兼), 政治委员陈云(兼),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萧华,副司令员程世才,参 谋长吴克华,政治部主任莫文骅,政治部副主任唐凯,下辖3个三级军区:安东军区,司令员沙克,政治委员刘澜波;辽宁军区,司令员张学思, 政治委员白坚;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政治委员林一山。吉林军区 主要领导人不变,下辖两个三级军区:龙江军区,司令员叶长庚,政治 委员王鹤寿;辽吉军区,司令员聂鹤亭。冀察热辽军区,代司令员兼政 治委员程子华,副司令员李运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副 参谋长朱军,政治部副主任刘随春,下辖3个三级军区:冀东军区,司令 员詹才芳,政治委员李楚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段苏权,政治委员刘 道生;热河军区,由冀察热辽军区兼。总部直属:嫩江军区,司令员王明 贵,政治委员刘锡五;松江军区,司令员陈光,政治委员张秀山;合江军区, 司令员陈伯钧,政治委员张闻天;牡丹江军区,司令员刘子奇,政治委 员何伟。另有5月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组建的内蒙古人民自 卫军、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至1947年9月,东北民 主联军共辖野战部队9个纵队、27个师,另有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4个炮兵团,共29万人。加上3个二级军区、12个三级军区下属的武装 22.7万余人,总兵力达51.8万人。
为适应作战需要,加强组织指挥,9月1日,东总决定由辽东军区组 织辽东军区前方指挥所(简称辽东军区前指),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 萧华,统一指挥活动于南满的第3、第4纵队及辽东军区3个独立师作战; 由冀察热辽军区组织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简称冀察热辽军区前指), 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统一指挥第8、第9纵队和冀察热辽军 区4个独立师。
针对部队新成分大量增加的新情况,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利用休 整时间,组织部队进行形势教育和土地制度改革等教育,通过学习毛泽 东为新华社写的评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包围中》,召开战斗检讨会、 英模会,开展战评活动与立功运动、尊干爱兵运动,进行“诉苦复仇”教育, 使广大指战员尤其是新参军的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 育,大大提高了阶级觉悟和战斗积极性。在休整期间,还遵照中共中央 指示,按照古田会议的原则,在东北民主联军全军恢复了党委制度。野战军纵队以下至独立营,地方武装独立师、团,以及前后方的直属机关、 学校、工厂、医院等,均成立党的委员会,加强了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使部队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五、战役第一阶段锦西杨杖子地区歼灭战
梨树沟门战斗 陈诚“为确保辽西走廊之安全,彻底解除北宁路之 威胁”,于9月6日,以秦葫港口司令部所辖暂50师之两个团及地方武 装3000人,第93军暂22师(欠第3团)由绥中、锦西分两路向建昌方 向“扫荡”。7日,左路暂50师进抵凌南(今建昌)以东的梨树沟门,右 路暂22师进抵新台边门,两路相距30公里,企图合击东北民主联军活 动于梨树沟门北4公里康家沟之侦察部队,查明情况,然后继续西犯。
根据上述情况,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在征得东总同意后,改变原定破 击北宁路的计划,决定集中第8、第9纵队在两路国民党军尚未会合之前, 首先歼灭孤立突出的暂50师,再转兵歼灭暂22师,并吸引锦州国民党 军出援,诱其深入,予以聚歼。
8日,第8纵队、冀察热辽独立第1师由天义(今宁城)、凌源地区出 动,第9纵队由冀东遵化地区出动,兼程向建昌以东地区疾进。9月14 日秋季攻势发起。是日拂晓,第8纵队第24师指挥所和第66团于梨树 沟门附近与暂50师遭遇,第72团等部队听到枪声不待命令,立即主动 出击,迅速割裂合围了暂50师。第24师立即集中3个团的兵力发起攻击, 首先歼灭了梨树沟门南山、东山两地之暂50师第2团,接着转兵攻击梨 树沟门西山、西南山该师第1团。到17时战斗结束,歼暂50师第2团全 部、第1团大部共1034人,其残部向绥中方向逃窜。
第一次杨杖子战斗 梨树沟门战斗后,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决定集中 第8、第9纵队主力及冀察热辽各独立师围歼暂22师。令第8纵队主力 由梨树沟门快速迂回至新台边门东南地区,切断暂22师退路。当第8纵队主力赶到新台边门时,暂22师已于15日9时退缩至杨杖子。第8纵 队当即展开猛追,15日24时第23师进抵杨杖子以南的上下富马沟地带, 抓住暂22师,16日14时攻占上富马沟一线阵地,直指毛祁屯暂22师师部, 该师立即组织反击,被第23师击退。与此同时,第22师由北向南占领 杨杖子北山,独立第1师攻入杨杖子镇街内。暂22师仓皇向绥中方向突围, 被位于旧门一线之第24师截堵,大部被歼。战斗至当日黄昏结束,共毙、 伤暂22师1000余人,俘2500余人。
第二次杨杖子战斗 暂50师和暂22师大部被歼后,陈诚又动用其 机动部队第49军出援,仍图实现其预定计划。9月17日,第49军军部 率第105、第79师(各欠1个团)由锦州西进,再犯杨杖子。冀察热辽 军区前指根据东总的作战意图,再次延缓破击北宁路的作战行动,决心 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以2个纵队6个师的兵力歼灭第49军,以扩大辽 西地区的战果,造成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于北线作战的有利条件。即令第 8纵队及独立第1师撤至新台边门西北地区待机,第9纵队进至杨杖子以 东,准备阻击锦州、锦西出援之国民党军和切断杨杖子国民党军的退路。
19日15时,第49军军部及第105、第79师进至杨杖子和毛祁屯周 围约4平方公里的地区集结。第8纵队主力和独立第1师突然将其包围。 21日1时,第8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刘道生受领围歼第49军战 斗统一指挥的任务,即以第8纵队第23师及配属之纵队山炮营担任主攻, 向毛祁屯方向突击;独立第1师负责切断被围国民党军东窜退路,并向 毛祁屯方向突击;第22师展开于杨杖子北山至上下富马沟以西地区,由 西向东进攻;第24师主力为预备队。以第9纵队担负阻击援军和截击第 49军突围之任务。具体部署是:第25师配置在杨杖子南5公里,东西宽 5000米的地段上,构筑阵地,担负截击任务并作预备队;第26师进至杨 杖子东南10公里之五岭山、老边地带构筑阵地,准备阻击锦州、锦西方 向的援军。
9月21日13时30分,第8纵队和独立第1师展开全线攻击,遭到 第49军顽强抵抗,进展缓慢。21日20时,冒雨发起第二次攻击,至22日上午,攻占杨杖子、毛祁屯的外围阵地。第49军近万人猬集在两个村 落内,凭借坚固的工矿建筑和水泥工事顽抗,并多次实施反冲锋。在激 烈的战斗中,东北民主联军攻击部队表现了旺盛的战斗意志和优良的战 斗作风。随身带的粮食吃尽,作战地区是贫困山区,加上当年受灾,很 难就地取粮,就以极少的生番薯、生玉米充饥,坚持战斗。
当第49军主力陷入围攻时,东北行辕以其在锦州地区的第49军第 26师,暂60师2个团,以及第93军暂22师和暂18师各1个团共6个 团的兵力急忙出援,但被第8纵队第24师和第9纵队第26师分别阻止 在锦州以西20公里的虹螺蚬地区和连山、老边、五岭山一线,战斗异常 剧烈。在五岭山担任阻击的第76团1个班,打退国民党援军14次冲击, 最后只剩3人坚守,阵地屹然未动。阻援部队英勇顽强的坚守防御,使 被围困于杨杖子、毛祁屯的第49军主力在饥饿疲困、待援无望的困境下 全线动摇。
9月22日中午,第8纵队主力发起第三次攻击。预备队第24师的 2个团,从第23师左翼加入战斗,直插纵深,其他部队依托已得阵地, 在集中统一的火力支持下,勇猛冲击,很快割裂杨杖子和毛祁屯的联系, 又经数小时逐堡争夺,将被围守军防御体系彻底摧毁。第49军主力见大 势已去,向兴城方向突围,遭第9纵队第25师截击。22日15时,第25 师占领旧门至上下杂木沟一线阵地布成口袋;17时,第49军进入“口袋”。 第8纵队迅速展开多路追击,包括炊事员、饲养员等勤杂人员也都加入 追歼战斗。遭到截击和追击的第49军在旧门附近陷于混乱,完全丧失抵 抗能力,整连、整营缴械投降,23日12时战斗结束。增援国民党军遭到 坚强阻击,见救援无望,撤回锦西、锦州。
这次战斗历经47个小时,除第49军军长王铁汉等200余人逃脱外, 第49军军部和第79、第105师两个师(各欠1个团)被全歼,第105师 少将师长于泽林被俘。东北民主联军以与对方伤亡1比11的代价,取得 了歼灭1.17万人的重大胜利。
第二次杨杖子战斗结束后,第8、第9纵队乘胜挺进北宁路锦榆段,展开大规模的破袭战。自9月28日至30日,连续两昼夜,攻克10余个据点, 歼灭国民党军近1000人,并在由冀东、热河民工、民兵组成的民兵团2.6 万人的直接参加下,将锦州至山海关段铁路彻底破坏,使北宁路陷于瘫痪。
第一阶段作战,东北民主联军取得辽西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共歼 灭第49军1个军部、2个师部和4个团,暂50师和暂22师大部,暂60 师和暂18师各一部,共1.6万余人。
六 、战役第二阶段向中长路长春至铁岭间全面出击
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为解除东北民主联军对辽西地区和北宁路的威胁, 慌忙将其机动部队新6军两个师由铁岭西调锦州,仅以第53军3个师及 暂56师分散布置在开原、西丰、伊通、昌图地区,其四平至铁岭间的守 备力量顿显薄弱。东总决心乘机采取远距离奔袭手段,分路向中长路沈 阳以北之国民党军各据点同时发起攻击,使之不能互相救援。9月26日, 东总给各纵队、师下达的命令中指出:秋季攻势第二阶段的“作战方针是 以轻装奔袭手段,分兵同时包围各处分散之敌,使敌不能集中;我军则一 面准备攻城、一面准备打援。如敌增援,则先歼灭敌增援部队;如不增援, 则各部以各个击破手段,逐一歼灭各个被包围之敌'。具体部署是:第3 纵队自东丰、西丰间以渗透战术奔袭威远堡、拐磨子、西丰等地,歼灭第53军之第116师;第4纵队第10、第12师由抚顺以东地区奔袭开原 以东、八棵树、貂皮屯之第53军第130师;第6纵队自双阳以东地区出 发,迂回奔袭伊通、伊巴丹站等地之暂56师;第1、第2纵队分别由西 安、双山向昌图、半拉门、梨树、八面城等地奔袭,并在四平南北地区 钳制新1军、第71军,以保障奔袭第53军之作战和相机大量歼灭援军; 第10纵队第29师奔袭江密峰,钳制吉、长之国民党军,第30师协同独 立第4师奔袭四平北之大南屯、范家屯,钳制和截击长春之国民党军南援, 第28师出击开原南侧之中固,切断开原、铁岭间守军之联系与钳制沈阳 方面国民党军;第4纵队第11师、辽南独立师向沈阳以南的中长路南段 积极活动。为配合中长路主要方向的作战,令位于郑家屯地区之第7纵队向新民、黑山线出击,阻截新6军由锦州北返,并相机歼灭法库、彰 武守军。令第8、第9纵队在北宁路锦榆段继续展开破袭。
为求得战役的突然性,东总在9月26日的电令中规定:担任奔袭之 部队皆应轻装,统于29日下午出发,30日拂晓进到距离指定目标40公 里以外地点隐蔽集结,10月1日上午包围守军。所有部队的行动均必须 严守秘密,求得突然地包围对方,尔后再发起进攻。但由于第3纵队第 8师在距西丰5公里之钓鱼台集结时,被国民党军察觉行动意图,西丰、 孤榆树、莲花街及叶赫站等地守军相继逃跑,其他各地守军也均警觉起来。 为了迅速抓住目标,东总决定把作战时间提前1日,令各纵队于9月30 日全线展开奔袭和追击。
10月1日,向昌图与铁岭地区奔袭的第3、第4纵队首先发起战斗。 第3纵队第7、第9师于1日上午完成对威远堡门第53军之第116师师 部及主力的包围,随即展开攻击,激战19个小时,将其全歼,活捉少将 师长刘润川。第3纵队第8师袭占郜家店后,切断驻守西丰第116师1 个团西逃的退路,在第1纵队第3师的配合下,于2日上午将该团全歼 于西丰以西之拐磨子。第4纵队第10、第12师在西丰西南八棵树、貂皮 屯袭歼第53军第130师第390团。至此,第3、第4纵队一举歼灭第53 军之第116师和第130师之第390团共约万人,进逼开原、铁岭。向沈 阳西北及北宁路新民地段出击的第7纵队第21师,强行军75公里,于 10月1日突然包围法库,经两小时激战,全歼守军保安第7支队(对外 伪称第177师)1700余人,第7纵队主力和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的骑兵 部队进至新民以东破击北宁路,准备阻击新6军回援。
与此同时,活动于辽南地区的南满独立第1师,攻克大石桥、海城、 牛庄,破坏了鞍山至营口间的铁路,并在牛庄至鞍山公路上激战8个小时, 全歼自营口北上之第52军第25师第74团。第4纵队第11师于10月1 日自连山关出发,以奔袭行动歼灭大安平、腾鳌堡守军,进逼鞍山、辽阳。
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突然出击,取得开原东西两侧地区的作战胜利, 震动了开原、铁岭之国民党军。位于四平地区之新1军即慌忙乘汽车南下,企图增援昌图并解开原之围。为歼灭该军和在四平南北地区扩张战果, 东总于10月2日令第1纵队自铁岭北进,第2纵队全力由四平南下向双 庙子一线前进,协同第1纵队合围新1军主力;令第6纵队两个师由伊通、 伊巴丹站一线向公主岭出击,牵制第71军,另1个师进逼郭家店,钳制 新1军;令独立第2师加紧包围昌图车站守军,吸引新1军,并准备在昌 图以北地区阻击该军,创造歼灭该军的条件。
10月3日,新1军先头新38师、第50师共4个团进抵双庙子地区, 被第2纵队第4、第5师击溃,慌忙回窜四平。同时,四平外围范家屯、 公主岭、郭家店、梨树、八面城等地之守军,亦慌忙向四平收缩。昌图 守军与逃到该地的第195师,趁独立第2师包围不严之机,突围逃跑, 会合老开原城守军一同逃往开原车站(又称新开原城)。
此时,猬集开原车站守军计有第53军暂30师和第52军第195师 等7个团,这些部队战斗力不强,且较孤立。10月6日,东总决心以第 3纵队全部、第4纵队主力和第10纵队之第28师,在辽东军区前指指 挥下歼灭该敌;以第1、第2纵队全部在泉头一带打援;第7纵队主力继 续在新民东西破袭铁路,阻击新6军回援,并以1个师攻取彰武。但由 于攻击部队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对北宁路锦沈段破坏不彻底,没有有效 地阻止住新6军,致使新6军主力得以于7日由锦州仓皇回援铁岭。国 民党军兵力又形集中,东总遂变更攻取开原车站的作战计划,令所有部 队再次破袭中长路和北宁路。独立第5师于长春以北;第10纵队第30 师、独立第4师、骑兵师和第6纵队主力于长春、四平间;第1、第2、 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6师于四平、铁岭段;第4纵队主力与第10纵队 第28师于铁岭以南;第4纵队第11师与辽南独立第1师于辽阳、营口 段;第7纵队第21师、内蒙古骑兵第1师向黑山、新民段;第8、第9纵 队向锦州以西地段,展开大规模的猛烈的破击战,将铁路枕木、电杆全 部烧毁,并炸毁桥梁、水塔、涵洞,仅用3天时间,即将国民党军修了 3个月将要通车的中长路全线破坏,北宁路则更加支离破碎。在此同时, 第7纵队第19师于10月7日攻克辽西彰武城,全歼守军暂57师1个团。
第二阶段作战,东北民主联军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师、1个保 安支队和4个整团共2.3万余人的胜利。解放区发展到主要铁路线上, 中长路长春至铁岭200余公里的地段内,除四平、开原车站两个据点外, 已为东北民主联军全部控制。东北国民党军两大交通动脉中长路和北宁 路的瘫痪,严重地削弱了国民党军作战的机动性,使陈诚确保北宁,维 护中长,保护海口的计划彻底破产。
七、战役第三阶段南线部队出击北宁路,北线部队转战吉林、 长春地区
东北民主联军第二阶段攻势,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计划,蒋介石 为扭转东北战局,于10月8日急飞沈阳,决定采取巩固沈阳及其与关内 的联系,加强沈北各据点之守备力量,以求确保的作战方针,将新1军 主力由四平北调长春,新6军主力据守铁岭,以加强沈阳以北各地区独 立固守的力量。并从华北急调第92军的第21师,第94军的第43师, 暂3军的暂10、暂11师和位于平承路的第13军第54师共6个师,驰援 东北。新6军主力返抵铁岭,虽然增强了四平、沈阳间的守备力量,但 在长春和吉林地区的守备则显得比较孤立薄弱。长春、德惠及农安等地 仅有新1军新30师、暂53师、暂56师共3.5万人据守;吉林及其外围 口前、乌拉街、九台等地区也只有第60军之第182师、暂21师、暂52 师和地方武装共3.8万人守备。
据此,东总决心挥师北上,进入国民党军兵力比较薄弱态势比较孤立、 有利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高度展开的吉、长地区。
10月12日10时,林彪致电中共中央:“目前,在主力所在地区,敌 完全采取守势,并以较多兵力防守。因此,我不易直接求得运动战。现 我军拟进攻吉林,力求攻占之,并求得打增援。”“目前在无我主力的地 区间,有些分散的敌人,拟以次要力量歼灭之。'“依东北现有的敌我形势, 关内如再增加四五个军来,敌出战的可能就多些,则能使东北得到更多 的打胜仗的机会。同时也可使关内我军减少负担。因此,敌如向东北增援,对我关内外都是有利的。”13日,毛泽东复电指出:“关内除李宗仁系统 可能抽调少数出关外,各战场蒋军均感兵力不敷应用,很难抽援东北。”“你 们攻克吉林后,应将主攻方向转至北宁平绥两线。沈阳、锦州间,锦州、 山海关间,山海关、天津间,天津、北平间,北平、张家口间均为很好 作战地区。依据关内各战场经验,在敌尚有能力举行大规模进攻时期, 因敌高度集中前进,我集中的大军很难求得运动战机会。在现时敌已被 迫分散于黄河、长江间六七个战场上,采取战略守势时期,我集中大军 更难求得运动战。但如我兵力不太大,则尚有许多运动战机会,且可大 量歼灭分散守备之敌。故目前南线各军的野战机动兵团,大体都是以五 个旅至十个旅的兵力组成之,其余则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作战。你们 今后野战兵团之组成,除若干特别情况外(例目前打吉林,将来打锦州 或他处),亦应注意此种经验。依你们现有兵力,可以组成一个有九个师 左右的头等野战兵团,几个有四个或五个或六个师的二等三等野战兵团, 同时在几个区域机动作战。”遵照上述指示,结合当面敌情,东总决定以第1、第2、第3、第4、第6、第10等6个纵队,扫除长春、吉林外围 各点,围攻吉林,吸引国民党军主力新1、新6军出援,使其分散在开原、 四平、长春、吉林之间,而予以各个歼灭。具体部署是:以第6、第10 纵队7个师兵力,第一步奔袭长、吉外围;第二步围攻吉林。其中,第6 纵队负责扫除吉林外围口前、桦皮厂、九站守军,独立第4师围攻九台, 第10纵队第29师奔袭棋盘街和乌拉街,第30师奔袭长春外围德惠,独 立第5师负责夺取农安。为配合吉、长作战,在长春及四平以南地区集 中4个纵队:第1、第2纵队进至四平以北,准备歼灭可能由四平北援之 新1军;第3、第4纵队在开原附近积极破路,并作攻击开原之势,以迷 惑和钳制新6军等部,待对吉、长外围守军发起攻击时,第3纵队即北 进四平地区参加打援,第4纵队一部及南满各独立师等在沈东、沈南地 区佯动,寻机出击,并准备转入破击沈阳至营口段铁路。骑兵师主力活 动于怀德北范家屯、卡伦之间地区;第10纵队第28师留铁岭地区钳制当 面国民党军。第7、第8、第9纵队在辽西地区积极行动,牵制华北增援之国民党军北进和第13军第54师东进。
正当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展开北线作战时,从华北出援的国民党军6 个师于10月中旬陆续进至兴城、锦州一线。各种迹象表明,该方向之国 民党军将向解放区扩张,其兵力将会分散,这就为东北民主联军予以各 个歼灭创造了有利机会。据此,东总即令第8、第9纵队各以一部兵力在 锦榆段加强破袭,吸引、疲惫和钳制锦州守军,主力集结于朝阳、北票、 义县等地区,准备寻机歼灭华北来援之国民党军;第7纵队主力向黑山、 阜新、新立屯等地出击,彻底破坏黑山、新民间之铁路,阻止国民党援 军北进。
南线部队出击北宁线,攻克新立屯、阜新、朝阳等地 10月9日, 第7纵队强行军50公里,奔袭包围新立屯。该地守军为暂57师,战斗 力较强,凭借坚固的工事顽抗。第7纵队第21、第19师经细致的攻城准 备工作后,于10日上午发起攻击,经过1个半小时激战攻克新立屯,歼 暂57师的2个团(欠1个营)及保安队一部,俘师参谋长以下3500余人。 11日,第20师攻克黑山,在北宁路上换入一个钉子。
与第7纵队攻击新立屯的同时,10日夜,第8、第9纵队等7个师, 全部展开于锦州西南长60公里的地段上,破坏铁路,夺取国民党军据点。 至12日,扫除该地段上除锦西以外的全部据点,并一度袭入锦州飞机场, 共歼灭第49军第26师一部及地方武装1200余人,缴获铁甲车1辆,击 毁飞机1架。
第7、第8、第9纵队同时出战,拖住了越锦州北上之第94军第43师。 10月12日,第43师占领黑山。为吸引华北援军,使其分散于黑山以北 广大地区,尔后予以各个歼灭,东总于11日、13日令第7纵队转攻阜新; 第8、第9纵队出击义县、北票和朝阳,策应北线主力作战。13日,第7 纵队一部破袭黑山、新立屯铁路,主力急由黑山北进;15日,第8纵队 包围义县;第9纵队在义县以南完成打援准备。17日,第7纵队攻克阜 新和新丘两地,歼暂51师师部及其第2团共1300人。第7、第8、第9 纵队突然出现于阜新和义县,调动了辽西地区的国民党军。18日,黑山之第43师,海州之第92军第21师和新民之第52军第195师与新6军 之新22师一部分三路向辽西进犯,至22日相继重占新立屯、阜新、彰 武等城。
当国民党援军被吸引至新立屯、彰武地区之际,东北民主联军以第 9纵队西进攻取朝阳,以吸引义县之国民党军西援;以第8纵队撤围义县 转向义县以西准备打援;以冀察热辽独立第1师及军分区武装包围北票, 策应朝阳方面作战。
朝阳是热河省东部一个重镇,由国民党军骑兵第3军一部及暂50师 第3团等约4000人据守,工事坚固。守军自诩为“金城汤池'“铁打的 朝阳'。
10月19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命令第9纵队于10月24日拂晓前以 奔袭手段攻取朝阳。第9纵队接到命令后,以第25师1个团包围朝阳城 东北、西北两面;第26师1个团包围朝阳城东南、西南两面;第27师为 预备队,破坏海介营子以东铁路,向东警戒,并以1个团控制城东凤凰 山诸制高点。10月19日下午,各部队顶着寒气逼人的西北风,昼夜兼程, 于20日晚进至预定地区。在行进中,第27师主力被小股国民党军阻滞 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致使盘踞城外之骑兵第3军2000人乘隙向东北、 东南分路逃窜。21日下午,第9纵队包围朝阳城,20时开始攻城,经多 次攻击,4个攻击方向均未突破。22日拂晓,各师除留一部兵力控制外 围已占领之有利阵地监视守军外,主力后撤再作攻城准备。
22日上午,第9纵队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司令 员程子华到会,共同检讨在兵力占优势、士气也高的条件下攻城未克的 原因,认为主要是:攻城仓促无准备;对守军之兵力火力部署、工事构筑、 地形状况等侦察不详;冲锋道路、突破点选择不当;加之将近两天两夜连 续行军和外围作战,人困马乏,部队过于疲劳。会后,各级指挥员再次 实施现地侦察,修正火力阵地、选择突破地段和冲锋道路;政工干部深 入到各突击部队进行战斗动员;认真准备各种攻坚器材。纵队重新调整 攻城部署: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于朝阳城西南和西北两个主要方向,形成突击重点,以东南和东北为助攻方向。
22日20时30分,第9纵队第二次攻城开始,激战至23日3时战斗 结束,歼灭暂50师参谋长以下2100人,解放朝阳。
正当第9纵队猛攻朝阳之时,第92军军长侯镜如率第21师、第94 军第43师于22日急由新立屯西进,以图增援朝阳,28日抵达义县。冀 察热辽军区前指依照东总指示,确定集中8个师的兵力引诱侯部深入义 县以西,予以歼灭,尔后转向新民、大虎山一带,钳制铁岭新6军增援。 10月29日,西犯之侯镜如部进抵义县以西20公里处,刚与东北民主联 军警戒部队接触,即退缩到朝阳寺、代官堡一线转入防御。
东北民主联军乘侯镜如所部立足未稳之际发起攻击。第9纵队向金 凤山、二道河子地区之第43师攻击;第8纵队主力和独立第1师由西和 西南向九关台门之第21师攻击;第8纵队第69团由九关台门东北向第 21、第43师之间楔入;热河骑兵师进至代官堡、义县间,从侧后攻击第 43师,并截断其退路。第7纵队对北宁路展开破击,钳制第54、第184 师。30日上午,各部进入集结位置进行准备,31日18时发起攻击。第9 纵队第27师于11月1日5时从第21、第43师接合部突破;随后,其他 各部也相继突破守军前沿阵地。黄昏,攻击部队进入纵深作战。
金凤山和350高地,为守军防御之重要支撑点,各有两个营守备。 第27师攻击金凤山,独立第1师、第22师攻击350高地,均经数次激 烈反复争夺,才得以攻占。接着攻击部队依托金凤山和350高地展开分割、 围歼,至2日10时许,守军陷入混乱,大部被歼,其残部东窜,攻击部 队立即转入多路平行追击。热河骑兵师以勇猛动作,给其很大杀伤。至 16时,战斗胜利结束,歼第21师大部和第43师一部共6500余人,俘第 21师少将师长郭惠昌。在这次战斗中,第9纵队第25师政治委员艾萍不 幸牺牲。
在金凤山、代官堡战斗的震撼下,义县保安第4支队急由义县南窜, 企图逃入锦州。热河骑兵师展开追击,于4日拂晓在锦州东北30公里之 余家屯,仅经1个小时战斗,即将其全歼,骑兵师只2人负伤。
至此,东北民主联军南线部队完成了歼击辽西和北宁路沿线国民党 军的任务,打破了蒋介石打通沈阳与关内联系之企图。
北线部队奔袭吉林、长春外围,围攻吉林 10月16日,第6纵队以 日行70公里强行军,分向桦皮厂、九站守军第60军暂52师,口前、官 马山守军第182师奔袭。17日晨,于桦皮厂、九站各歼守军1个营。第 182师发觉被包围后,迅速抢占附近各要点。第6纵队第17师集中全部 轻重火力于18日9时强攻口前,经2小时激战,歼灭第182师1个步兵 营和1个工兵营。官马山守军慑于被歼,主动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独立第5师攻占农安,歼灭地方武装700余人,随即转 向德惠,配合第10纵队第30师对德惠展开攻击。德惠守军为暂53师第 3团及地方保安团共1800人,曾强征1.8万名壮丁加修工事达两个月, 仅城廓与外壕间就构筑有24个地堡群,前沿与纵深工事均很坚固,该团 自诩为“铁打的德惠”。10月19日,第30师冒雨疾进,以一昼夜75公 里急行军抢占饮马河大桥,截断守军的退路。经过细密侦察敌情、地形, 认真进行战斗动员和攻坚组织准备后,于20日下午,从西面和东北面突 入城内,经两个小时作战,全歼守军,攻克德惠。至此,长、吉外围主 要据点基本扫清。长春、吉林两市陷于孤立。
当吉林、长春外围作战时,新1军将四平以南的防区交第71军第 87师接替,其驻八面城之第50师第150团亦有向四平收缩之迹象。这表 明,新1军有北援长春之可能。据此,东总于10月15日下午令第2纵 队主力进至梨树地区待机,以一部兵力在四平、八面城间监视和阻击由 八面城出动之第150团;第1纵队进至大孤山、伊通、靠山屯一线集结, 准备协同第2纵队歼灭北进的新1军。是日21时,第2纵队第4师在运 动中于季家堡地区同由八面城向四平退缩之第150团遭遇。担负前卫的 第12团迅速展开,将该团包围,待主力到达后围歼。16日9时许,四平 新1军新30师、第50师约4个团的兵力,在炮兵、空军支援下分两路 向季家堡增援,被第2纵队第15、第11团分别阻截于平安堡和后平安堡 以东地区。15时30分,第4师发现第150团有突围动向,即发起攻击,至18时战斗胜利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26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46门、 轻重机枪105挺、长短枪80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17日拂晓,新1军 第50师主力由四平出犯,向东北民主联军实施反击,又被第2纵队击溃 于四平以西地区。
为钳制抚顺、铁岭、沈阳之国民党军,策应第1、第2纵队对新1军 作战,第4纵队和第10纵队第28师及辽南独立第2师等,奉命于10月 16日向抚顺以东地区之第207师出击。先后于抚顺、营盘间歼其1000余人, 钳制了第207师和新6军第169师。
东总为继续调动国民党军,促其增援吉林、长春,以造成运动中歼 灭其有生力量的机会,以第6纵队并配属第2纵队第5师,第10纵队第 29师,独立第4师及炮兵一部、战车部队一部,围攻吉林。21日接连攻 克欢喜岭、406高地、60号碉堡等重要阵地。11月1日又攻克吉林市南 郊重要据点团山子,歼第182师第546团1个加强连。至此,共歼灭吉 林外围守军5000余人,将吉林市区团团围困,断绝了第60军的粮、电、 煤源,第60军军长曾泽生急电陈诚,请求增援。陈诚乃被迫抽调部队增 援吉林。10月28日,四平及其以南之国民党军开始行动。沈阳方面有 一部向长春空运;暂3军进抵开原;第53军残部占领昌图、威远堡;第 71军一部进占梨树;新1军先头进至郭家店,并于11月1日夜间开始以 200辆汽车往返运送北进。
针对国民党军主力动向,东总决定停止攻击吉林市,调整部署,留 第29师和独立第4师对吉林佯攻,主力西调求歼新1军主力。第6纵队 主力移到吉林西侧待机,第2纵队第5师和第10纵队第30师向双阳前 进,总部直属骑兵师进至长春与范家屯间,独立第2师和独立第5师于 铁路线上分别坚守陶家屯和范家屯阵地,第3纵队主力于公主岭东侧地 区隐蔽集结,总部炮兵在司令员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指挥下,大部准 备参加打援作战。为钳制开原地区国民党军,令第28师由东出击孤榆树。 11月2日晨,新1军进抵陶家屯一线,其先头暂56师遭独立第2师阻 击,被歼灭1个营。该师发现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云集,即企图取道白龙驹进入长春。在范家屯北侧待机之第1纵队第3师、总部直属骑兵师等 随即展开追击,将暂56师1个团全部歼灭,毙、伤、俘团长、副团长以 下2000余人。由于正面阻击部队被暂56师吸引和截击动作迟缓,致使 新1军两个师大部在第1、第2纵队主力赶到以前,乘机窜入长春,东北 民主联军失去了打援机会。
鉴于北线的国民党军已龟缩长春、四平等大、中城市固守,不宜即 作大规模攻坚战,同时部队需要补充防寒装备,东北民主联军于11月5 日结束秋季攻势作战。除留少数部队掩护党政干部继续开展新收复区工 作和监视国民党军活动以外,主力即留中长路两侧转入休整。
第三阶段作战,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3万余人,迫使其集中兵 力固守大、中城市,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 、秋季攻势作战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东北局和东总考虑到秋季攻势作战,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将深入 到国民党军占领区,前线与后方基地的距离拉长,为适应战役规模扩大, 作战地域广阔,部队机动性增强,武器弹药补充以及军需供应数量增加 的新情况、新要求,遂于1947年9月决定,将原有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后 勤部扩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黄克诚兼司令员、政治委员,第 一副司令员钟赤兵,第二副司令员贺诚,副政治委员杨至成,参谋长李 聚奎,政治部主任陈沂,政治部副主任陈林。以原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 部兵站部及西满、辽东军区后勤部为基础,分别在朝阳镇组成东线后勤 司令部,司令员周纯全,政治委员谷广善;在郑家屯组成西线后勤司令部, 司令员倪志亮(未到职,后由李聚奎兼司令员、政治委员)。两线后勤司 令部均编制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设有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 兵站部、军械处、警卫团、汽车团、辎重团、医院。两线后勤司令部均 有权处理本线方面的一切战勤工作,有效地增强了后勤工作的机动性与 主动性 。
与此同时,东北地方党、政机关根据东北局的指示,派出负责干部组成各级战勤动员委员会,加强对支援战争工作的领导力量,建立和完 善了各级支前组织,省设战勤支队,县设战勤大队,区设战勤中队,战 勤队伍随军行动。这样,与东北民主联军部署在北满、西满、南满广大 地区的兵站线以及各纵队的运输营、运输连形成两条绵长的运输干线, 加上以哈尔滨为总后方的铁路运输保障体系,火车、汽车和数以万计的 骡马大车、担架,日夜不停地往返在前线与后方基地之间,前送粮食、 被装、弹药,后送伤员和缴获的物资,有力地进行了战役后勤保障。
秋季攻势期间,正值西满鼠疫流行,波及6个县,发生3万多鼠疫病人, 死亡2.3万余人,而疫区正是东北民主联军部队行军作战和兵站线经过 的主要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除组织部队进行卫生教育、实施 预防注射、消毒隔离外,及时派出医务人员,组成14个防疫队,赶赴疫 区协助地方卫生机构开展防病工作,于年底控制了疫情。由于卫勤工作 措施得力,虽然部队在疫区附近行军作战,除一个独立师发生7例鼠疫 病人外,其余均未受到疫病传染,保证了部队作战、军事运输任务的完成。
秋季攻势历时50余天,歼灭国民党军6.9万余人,其中正规军占 60%,生俘者占72%,击毙或生俘的将、校级军官94人;缴获各种炮1051门, 各种枪7.7万多支,战马近5000匹;收复和一度攻克城市15座,扩大解 放区3.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60余万;控制了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铁 路,迫使国民党军收缩于中长路和北宁路的34座大中小城市及其附近地 区内。
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的胜利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巩固和发 展了在东北战略区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优势,牢牢掌握了东北战场 上的主动权。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团以下部队不敢独立防守,师以下 兵力不敢轻易出援,陈诚推行的“机动防御”陷于更加困难的局面。
秋季攻势作战的主要经验:(一)准确掌握战场情况,南线、北线密 切配合,部队忽集忽散,或攻坚或野战,指挥灵活,运筹自如,成功地 调动国民党军,为在运动中将其歼灭创造了良好战机。当冀察热辽部队出击锦承线,迫使陈诚以其主力一部由中长路南调,增援锦州时,东北 民主联军北线主力即乘隙大举出击,迫使陈诚调部回师防守;当其对中 长路兵力调整后,东北民主联军出其不意包围吉林、威胁长春,如此迫 使国民党军南北驰援,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从而为东北民主联军创造 了良好歼敌机会。(二)运用大胆渗透、远距离奔袭的战法,出其不意地 包围、歼灭分散守备、孤立的国民党军。在攻法库、克彰武、占新立屯、 解放德惠等战斗中,都是以一昼夜强行军奔向作战目标,不但一举攻克, 出奇制胜歼灭守军,而且锻炼了部队,积累了运动战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2025/08/22探索“用实践成果替代学位论文”意义重大
- 2025/08/07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维持关系,都是有条件的
- 2025/06/26预计6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或转为下滑但幅度有限 生猪存栏量或仍处于增加趋势
- 2025/06/24四野战史19 1947秋季攻势
- 2025/05/25赛季“红土首秀”失利 郑钦文:接下来的比赛一场一场去拼